2022年第4期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政策月報
2022-07-27國家政策
1、《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
6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布《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工信部聯節〔2022〕76號,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缎袆佑媱潯返闹饕繕耸堑?025年,重點工業行業能效全面提升,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能效明顯提升,綠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顯著提高,節能提效工藝技術裝備廣泛應用,標準、服務和監管體系逐步完善,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重點產品能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盡其用、效率至上成為市場主體和公眾的共同理念和普遍要求,節能提效進一步成為綠色低碳的“第一能源”和降耗減碳的首要舉措。同時,結合產業發展實際提出一系列具體目標,到2025年,新增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70%以上,新增高效節能變壓器占比達到80%以上,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PUE)優于1.3,工業領域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缎袆佑媱潯返娜蝿站劢怪攸c用能行業、重點用能領域和重點用能設備,分業施策,分類推進,系統提升工業能效水平;加強全鏈條、全維度、全過程用能管理,強化標準引領和節能服務,協同提升大中小企業、工業園區能效水平;統籌優化工業用能結構、數字賦能等對節能提效的促進作用,全面提升工業能效基礎。
6月29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征求《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其中針對電化學儲能電站提出了要求。防止電化學儲能電站火災事故具體要求如下:電化學儲能電站站址不應貼鄰或設置在生產、儲存、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場所,不應設置在具有粉塵、腐蝕性氣體的場所,不應設置在重要電力設施保護區內。中大型電化學儲能電站不得選用三元鋰電池、鈉硫電池,不宜選用梯次利用動力電池;選用梯次利用動力電池時,應進行一致性篩選并結合溯源數據進行安全評估。鋰離子電池設備間不得設置在人員密集場所,不得設置在有人居住或活動的建筑物內部或其地下空間。鋰離子電池設備間應單層布置,宜采用預制艙式。站房式鋰離子電池設備間,單個防火分區電池容量不宜超過6MW·h;超過6MW·h時,室內應設置固定自動滅火系統,系統的滅火效果和技術參數應符合本文件2.12.6的規定。儲能電池單元回路應配置直流斷路器等開斷設備,電池簇應設置簇級斷路器。電池管理系統應具備過壓、欠壓、壓差、過流等電量保護功能和過溫、溫差、氣體等非電量保護功能,能發出分級告警信號或跳閘指令,實現就地故障隔離。鋰離子電池設備間內應設置可燃氣體探測裝置,當H2或CO濃度大于50×10-6(體積比)時,應聯動斷開艙級和簇級斷路器,聯動啟動通風系統和報警裝置。鉛酸/鉛炭、液流電池室內應設置可燃氣體探測裝置,聯動啟動通風系統和報警裝置。鋰離子電池設備間內應設置防爆型通風系統,排風口至少上下各1處,每分鐘總排風量應不小于設備間容積(可按照扣除電池等設備體積后的凈空間計算),合理設置進風口、排風口位置,嚴禁產生氣流短路。通風系統應處于正常運行狀態。電化學儲能電站電氣設備間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新(改擴)建中大型鋰離子電池儲能電站電池設備間內應設置固定自動滅火系統;滅火系統應滿足撲滅模塊級電池明火且24h不復燃的要求,系統類型、流量、壓力等技術參數應經國家授權的機構實施模塊級電池實體火災模擬試驗驗證。電化學儲能電站的設備間、隔墻、電池架、隔板等管線開孔部位和電纜進出口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嚴密。設備間(艙)的通風口、孔洞、門、電纜溝等與室外相通部位,應設置防止雨雪、風沙、小動物進入的設施。電化學儲能電站運維單位應制定消防設施運行操作規程,定期開展維護保養,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測,確保消防設施應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投運前,運維單位應針對可能存在的電池熱失控、火災等緊急情況編制應急預案,與屬地消防救援機構建立協同機制,定期開展演練。運維人員應經消防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7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2年第二批行業標準制修訂和外文版項目計劃的通知》(工信廳科函〔2022〕158號),我國首批鈉離子電池行業標準《鈉離子電池術語和詞匯》(2022-1103T-SJ)和《鈉離子電池符號和命名》(2022-1102T-SJ)計劃正式下達。
地方政策
1、《湖南省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方案(2022-2025年)》
6、《遼寧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
7月14日,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遼寧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的通知。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抽水蓄能、新型儲能規模分別達到300萬千瓦、100萬千瓦,省級電網削峰能力達到尖峰負荷的5%左右。
積極推動新建集中式風電、光伏項目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儲能設施,改善新能源場站出力特性。充分發揮抽水蓄能電站單位建設成本低、運行效率高、技術成熟的優勢,有序推進抽水蓄能項目建設,推動新增抽水蓄能電站布局優化。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實施需求側響應,整合分散需求響應資源,引導用戶優化儲用電模式,高比例釋放居民、一般工商業用電負荷彈性,提高能源系統經濟性和運行效率。探索開展規?;甙踩咝阅芤毫麟姵貎δ茈娬鞠到y設計與示范。不斷完善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建設,理順新型儲能價格機制,保障本地電化學儲能示范項目并網運行。
7、《廣州市支持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穩鏈補鏈強鏈若干措施》
7月19日,廣州市政府網公布《廣州市支持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穩鏈補鏈強鏈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該措施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根據《若干措施》,廣州要近地化構建“432”汽車產業園區新格局,即打造4個自主品牌創新基地、建設3個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對口共建2個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推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I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循環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園,開展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試點、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產業試點示范。每個試點示范項目按照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給予不超過30%的獎勵,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億元,同時給予試點示范項目5年貸款貼息補助,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支持動力電池技術突破。支持動力電池多元化發展,推動電池制造逐步向小輕型化、多樣化、時長化、環?;l展。鼓勵市內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提升產品競爭力,對重點電池項目按“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
行業視點
1、中南大學唐有根:鈉電3-5年或可產業化成熟
6月17日,2022高工儲能產業峰會在常州舉行,中南大學唐有根教授在會上發表題為“鈉離子電池的研究開發”主題演講。唐有根表示,就算鈉離子電池處于20年前鋰電池的水平或者更早的水平,都沒關系,鈉離子電池可以借鑒鋰電池的發展經驗,避免走彎路。鈉離子電池可能3-5年就能達到鋰電池20年的效果?!?010年以來,鈉離子電池就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其相關研究更是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唐有根教授認為,發展鈉離子有其天然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大方面:1、鈉離子資源豐富,沒有卡脖子的風險,碳酸鈉價格僅為碳酸鋰的1/300,成本低廉;2、鈉離子電池和鋰電池有很多的相似性,它的原理和工藝相似,可以兼容現有鋰電裝備,電芯與系統可參考鋰電設計,電芯開發難度低;3、正負極都采用鋁箔,電池的結構和組分更簡單,也更易于回收再利用;4、快充性能優: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以上;5、安全性更高,高低溫性能更好。鈉離子的應用場景,基本與鋰電池的應用場景相似。雖然能量密度略低,但鈉離子電池在資源、成本、安全性、功率性能、低溫性能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且生產工藝兼容,可與鋰離子電池形成互補,應用前景廣闊。唐有根表示,鈉離子電池在短程動力、混合動力、儲能領域、特種工程車具備替代鋰離子電池的可能。
2、比克電池林建:4680大圓柱電池將實現從0到1到N的快速增長
比克電池首席科學家林建博士認為,在大圓柱動力電池量產前夜格局,4680大圓柱電池將實現從0到1到N的快速增長。能源轉型進程中,大圓柱電池將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有很多大型新能源車企,在未來5-10年,敲定了經濟型采用方殼/刀片磷酸鐵鋰電池,中高端采用三元+硅大圓柱電池的布局。作為電動汽車滲透率的突破口,大圓柱動力電池將加速電動取代燃油的進程。關于電池量產推進,比克電池表示,一款全新規格的電池要投入大規模量產并非易事,尤其是面向乘用車的電池,從動力電池開發到落地量產,要經過非常嚴格的驗證程序,在產業化過程中,不僅要求快,更重要的是求穩。作為電池領域的“六邊形選手”,大圓柱電池各方面性能最為均衡,在未來的2025年到2030年左右,在中高端市場上大圓柱電池會占據絕對的統領地位,而當下,大圓柱電池量產之前還面臨眾多挑戰,來自工藝設備、原材料、車企投入和優質產能等層面。如比克電池所說,新產品的驗證需要步步慎重的推進,也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全行業的關注和認可,相信大圓柱電池的量產開端很快就會到來。
3、安馳科技徐小明:電池路線本質是成本之爭
安馳科技總經理徐小明在第十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表示,復盤歷年動力電池裝機,LFP電池與三元電池路線之爭從未間斷,市占率此起彼伏,此消彼長。2016年前電動化需求側重安全性,LFP電池先占上風;2017年-2019年補貼政策調整與能量密度掛鉤,三元電池占比迅速躥升,反超LFP電池。2020年開始,CTP、刀片電池等創新結構補足LFP電池低能量密度短板,并憑借成本優勢在乘用車領域攻城略地,2021年其占比又扳回一局,并重回動力電池舞臺中心。、2022年1-6月LFP動力電池裝機占比已超三元,達到58.5%,同比增速為189.7%,遠高于三元電池51.2%的同比增速。在徐小明看來,2022年LFP電池市占率能否進一步攀升,答案是“不一定”。當前鈷、鎳價格一直在下跌,而鋰的價格依舊處于高位,LFP電池成本與三元電池的成本優勢正加速縮小。他強調,過去30年間,鋰離子電池并未跳出現有體系,更多的是在探索結構、安全、制造、成本等領域的往極致發展。而以三元、磷酸鐵鋰為主的主流正極材料的克容量與其它性能發揮已經逼近其理論值,包括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電池技術的破壁及產業化,正在成為下一代電池突破的關鍵。鋰離子電池發展遠期將受鋰資源短缺限制,資源儲備豐富、具備成本和安全性優勢的鈉離子電池路線逐步嶄露頭角,未來或將成為電池行業的重要備選路線。